洛神花降血脂治肝病
洛神花裡的「總多酚類」,能夠降低肝功能指數,具有保健功效,目前已經生化科技研究,成功證實洛神花的新奇功效。不起眼的洛神花經過研究人員發現,他不但能夠降低肝功能指數,還可有效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,洛神花能夠照顧心和肝,跳脫清涼退火的舊印象,洛神花這項新發現,已拿到了衛生署的健康食品標章。近年來,拜中草藥研究風潮之賜,科學家進一步發現洛神花的萃取物,對於預防癌症、粥狀動脈硬化、幫助消化以及抗老化、抑制自由基活動有相當的幫助。在農委會挑選進行開發、研究的40種具發展潛力的藥用植物中,洛神花是其中相當受到關注的一種。洛神花內所含的成分中最受重視的是一群所謂「化學預防物質」,簡單地說就是一群存在於植物中的抗氧化劑。而洛神花中以多酚類的抗氧化物居多,如類黃銅素便是其中重要的化學預防物質。
洛神花花萼中最主要的四種化學預防物質分別是類黃銅素、原兒茶酸、花青素以及異黃銅素等這些物質經實驗證實能降低血脂肪、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、抑制血小板的凝集、降低血栓的形成、減少動脈粥狀硬化,以及預防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。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,自由基的過度活躍是身體氧化、老化和衰敗的關鍵因子。而一般認為自由基與心血管疾病有關,是因為自由基會促進脂質氧化與過氧化,以及攻擊血管壁細胞,造成血管的損傷。為了避免身體過度氧化,因此必須從蔬菜和水果中攝取抗氧化劑。而洛神花萃取物中所含的抗氧化劑成分,可以說是眾多蔬果中的佼佼者。在東南亞的國家,洛神花都被當成藥用植物使用,近年來中草藥的研究,除了初步證實洛神花具有抗高血壓、治療肝病外,對於抑制癌症、幫助腸胃消化道吸收、調整女性生理週期,及美容保養都有不錯的效果!
研究發現 洛神花防癌護肝降血脂中山醫學大學生化研究所研究發現,食用植物洛神花中的成分可以防癌、護肝、降血脂和抑制心血管病變,常喝對健康有益,這些研究結果陸續發表在英美醫學雜誌,最近被世界最大的健康資訊網NewsRx刊載。中山醫大生化研究所師生現在都成為「洛神花茶」的愛好者,所長王朝鐘說,這是最省錢又有效的保健方法。
他表示,洛神花為錦葵科植物,原產於熱帶地區,分布於印度和東南亞,台灣東部和南部也盛產,他們的研究團隊多年來鎖定洛神花進行動物實驗,發現從洛神花萃取出的花青素、黃酮素和多酚,具有多項醫學功能,例如大白鼠經餵食高膽固醇食物誘發高血脂症之後,服用洛神花萃取物,膽固醇即降低;大白鼠經餵食高果糖,誘發高血脂症後,食用洛神花萃取物也能降低三酸甘油脂。
中山研究團隊再以白兔進行實驗,成績同樣令人欣喜,實驗兔食用高脂肪食物十周後,再食用洛神花萃取物,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隨之降低,並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,從種種病理觀察顯示,可以抑制血管動脈硬化。
王朝鐘這項研究成果獲得食品界重視,已有廠商決定把洛神花萃取物製成膠囊,申請健康食品認證後上市,他也將繼續與附設醫院合作,把洛神花萃取物用於人體實驗。他說,洛神花的萃取物濃度雖高,民眾只要經常煮點洛神花茶喝,一樣可以達到保健效果。
洛神葵—係由英文 Roselle音譯而來,文雅又好聽。俗名為:洛神花、洛濟葵、紅葵山茄。屬於錦葵科(Malvaceae)、木槿屬之一年生木質狀草本植物,原產印度,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。台灣於1910年日人藤根吉春氏從新加坡引進,其後(1911~1914年)陸續再由夏威夷、菲律賓引入栽培。洛神花5~9尺,莖直立,莖皮紫紅或赤紅,幼株葉長單葉,每年10~11月盛開,色黃似芙蓉甚美,豔麗脫俗而惹人憐愛。11月中旬~12月底為採收期,育苗期在春、夏種子撥種,成長容易,栽培於砂質壤土為最佳,排水、日照求良好。
洛神葵經去子實後得到整粒果萼,此即為種植洛神葵所求的產品,可作為製造果醬、果汁、蜜餞等加工品,另其植株莖部可供纖維,種子可供藥材用。同時因葉柄、萼果呈紫紅色配合綠葉與淡黃的花瓣,相互輝映鮮艷動人,惹人憐愛,是優美之田園景觀植物。果萼紅厚,歷久不凋亦可作為客廳美化插花之良材,可謂具有多種用途的作物主產地區 分佈於台東縣境之太麻里、金峰、卑南、東河、鹿野等鄉之平地及淺山坡地,種植面積約130公頃,佔全省產量90%以上
民間食療法
1.增進食慾、消暑與健胃:萼片適量,水煎加冰糖當飲料。
2.習慣性便秘:用種子或根20~30g,燉瘦肉或水煎服。
3.清涼、解渴、治高血壓:萼片煮水飲。
4.肝炎:萼片加刺茄葉、金銀花泡開水加冰糖代茶飲。
5.中暑:萼片加玉米鬚、薏仁煎水加冰糖服。
6.高血壓:萼片、玉米鬚、甜菊、蓮子、煎水加冬瓜露及蜂蜜飲用。
7.身體虛弱:洛神葵根、股碎補、薏苡、蒺藜、天仙藤、山藥20g,百合、麥門冬、青葙子、蔓荊子各10g煎水服用。
台灣每年有一萬人死於肝病,肝癌一直占台灣十大死因之首,近來有生技業者研究發現,一向用來清涼退火的洛神花,其實還有調整血脂,維護肝臟健康的作用 喝起來酸酸甜甜的的洛神花,一向是清涼退火的聖品,買上一大把,就可以煮上一大壺,其實它除了是清涼飲品,還是控制血脂良方,對肝臟有保護的作用,原因就在於他擁有豐富的原兒茶酸 不過缺點是,洛神花茶是性質較酸的飲品,如果長期飲用,可能會造成胃部不適,烹煮的方式也有可能會壞 當中的營養成分 經過生物科技萃取的洛神花精華,就可以提供民眾另一種選擇。
洛神花的利用價值相當高,花、根、種子都可以當成藥用。其中種子在藥典中記載具有強壯、利尿、輕瀉的功效;果萼片則有清熱、解渴、止咳、降血壓等效用。而去子實後新鮮的果萼還含有蘋果酸,可以作為果醬、果汁、果凍、茶包、蜜餞及清涼飲料,加糖發酵可以釀酒。未熟的果萼可以作為醋的原料或當蔬菜,嫩葉生食或熟食都可以;幹莖有纖維可作為紡織和造紙的用途。
中國藥物植物學會理事長洪安峰表示,洛神茶對於燥熱性虛火上昇、高血壓有不錯的功效,不但可以消暑降火,還可以提神解勞。洛神花煮出的汁液味道頗酸,飲用時可以加糖、稀釋或添加蜂蜜調理。
如果兒童的腹內積蟲,則可以採擷未熟的果實及花煮成湯汁飲用,驅除體內的寄生蟲及幫助利尿。而將洛神花果萼釀製成酒,則具有滋補強壯、舒筋活骨、順氣活血、保肝益心的作用。中醫師張信年指出,洛神花的漿汁屬於微鹼性食品,經食用消化、吸收後,可以將酸性體質轉化為微鹹性,平衡體內的酸鹼值,有益於身體健康。
@含類黃銅素、兒茶素、花青素 洛神花中以多酚類(polyphenolic)的抗氧化物居多,如類黃銅素(flavonoids)便是其中重要的化學預防物質,洛神花花萼中最主要的四種化學預防物質分別是類黃銅素(flavonoids)、原兒茶酸(protocatechuic acid;PCA)、花青素(anthocyanidins)以及異黃銅素(isoflavonoids)等。
這些物質經實驗證實能降低血脂肪、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、抑制血小板的凝集、降低血栓的形成、減少動脈粥狀硬化,以及預防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,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,自由基的過度活躍是身體氧化、老化和衰敗的關鍵因子。而一般認為自由基與心血管疾病有關,是因為自由基會促進脂質氧化與過氧化,以及攻擊血管壁細胞,造成血管的損傷。
為了避免身體過度氧化,因此必須從蔬菜和水果中攝取抗氧化劑,洛神花萃取物中所含的抗氧化劑成分,可以說是眾多蔬果中的佼佼者。洛神花萃取物中的類黃銅素、原兒茶酸、花青素和植物性雌激素等成分,能藉由清除活性氧、氮化合物、過度性金屬離子的螯合作用,節省與LDL(低密度脂蛋白)相關的抗氧化劑消耗,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脂質過氧化作用。
@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研究洛神花,經試管試驗結果顯示,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-C)氧化後,若添加洛神花萃取物時,在電泳圖中都可以發現洛神花萃取物,對於兩種誘發劑(CuSO4、SNP)造成LDL的氧化作用,都具有緩和和抑制的效果。另外,為了了解洛神花萃取液,對動物血液中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影響,寰生並進一步進行動物試驗,以高果糖飲食模式和高脂類飲食模式的大鼠和紐西蘭白兔進行試驗。
結果顯示,高果糖和高膽固醇飲食,確實會使得動物血液中的膽固醇、LDL-C、LDL-C/HDL-C明顯地增加。但飲食中有添加洛神花萃取液的對照組動物,經量測後,血液中的膽固醇、LDL-C、 LDL-C/HDL-C會隨著洛神花萃取液劑量的增加而降低,甚至於恢復為正常值。證實洛神花萃取液,可能可以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或動脈粥狀硬化的機會。
此外,洛神花中所含的異黃銅素,是一種與人體雌激素相當類似的植物性雌激素。許多醫學研究報導都指出,植物性雌激素能有效預防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,抑制與性腺荷爾蒙有關的癌症(如女性較常見的乳癌、子宮內膜癌,男性較常見的前列腺癌)。 在女性停經後,體內的荷爾蒙逐漸減少,也導致骨骼中的鈣質迅速流失,而植物性雌激素,可以補充女性荷爾蒙不足的問題,減少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,同時,植物性雌激素可以減輕婦女更年期產生的不適症狀。在許多東南亞的國家,洛神花都被當成藥用植物使用,近年來中草藥的研究,除了初步證實洛神花具有抗高血壓、治療肝病外,對於抑制癌症、幫助腸胃消化道吸收、調整女性生理週期,以及美容保養都有不錯的功效。難怪許多人都將洛神花當成是植物界的「紅寶石」!
(資料來源:整理自網路)
引用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chenron2000/article?mid=5416&prev=5437&next=5413&l=f&fid=30
本文引用自daillu2 - 洛神花可降血脂治肝病